小记——CAA2017年毕设展


✅更新完成!加了一点点作品,完成了summary部分。

Lofter文章的编辑页面对多图长文来说还是很不友好的。

阅读愉快;)



Introduction


一.

多图,建议Wi-Fi下阅读。

均为iPhone 6s plus拍摄。只有六七张是用VSCO调过色,其余都是原图。

结合图片讲一些自己还记得的内容。所有的文字都在图片下方。

排版不一定reader friendly,建议电脑阅读。不想拼图...

二.

今年的毕业设计展在南山校区、象山校区均有作品展出。不过前期我和我朋友都没仔细看信息,只去了位于转塘的象山校区。


这是回来后在微博上找到的导览图。

他们校门口发的示意图不但信息不正确,而且很难看明白哪幢楼是哪幢楼。



完整的大海报很长很长,我觉得你们还是看我比较好。

(啊,好不要脸)

在杭州的日期是5.28-5.29。



Section One: 展品


我和我朋友在杭州待了两天,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展。不过我们在路上花了很长时间,而且找展馆不是很顺利,所以并没有看完作品。

因为同学是建筑专业的,所以我们先去找了建筑相关。

拍这一面是因为...这些纸板,都是手工搞的(内心很佩服)。不过这个好像算是很基础的东西,我朋友也做过。


拍这张是因为这几幅图。远看很像工笔画。朋友说她还画不出。




结合以上两张,不难看出它们的对象是同一个。看到改建后的民宿,我内心一直嗷嗷叫,很想去住...

好多项目都是去实地考察过的。第一张图是根据当地地形做出来的,第二张图也是根据岛的形状设计的。

下面这张也是。



想想这些对懂行的人来说肯定都是废话,但因为我什么都不知道,所以都写下来,写下来;)




没记错的话,这一张桌子上的房子是九个人分别设计,然后再组合到一起的。应该也是社区改造或是类似的东西。

我特意拍了这个透明的顶棚,因为一直都希望自家房子能直接看到天空。

复刻我和我朋友的对话。

我:哇,这个好棒啊,你什么时候能不能给我设计一个类似的呀?

朋友:??什么东西?这个透明玻璃顶?

我:(花痴状)对呀对呀!

朋友:(翻了个白眼)热死你!

我:...🙄️(蔫了)

下面是我拍的视频,播放的时候可以关掉声音🔊,刚刚听了一下,视频里的熊孩子声音挺大的。

(??好像加不了?)

(那就想象一下,所有的模型都很精细)



另一个社区。

这个东西是“所有座位都是最佳观影区”的影院:一座类似于螺旋形上升、面积越来越大的建筑...


嗯我翻到了设计说明。

(脚是我的)


拍这张是因为有法语。图片右侧座位上的那些是人的模型,可能比较模糊。

那一块好多作品都有法语,后来发现他们的指导老师之一是法国人。

朋友:这板切得好齐啊!怎么那么齐啊?我的都不齐啊嘤嘤嘤!这是机器切的吧?嗯,是机器的!切面颜色不一样!



这个是景观设计系的作品。我觉得这树超好看!

朋友说,这树应该是他们自己做的,下面的荷叶应该也是他们自己剪的。

(在这些方面,我所有的知识来自于我朋友。我会把这篇lofter发给她看的)



这个也是景观设计系的。我忘了具体是什么了。不过看这模型嘛,从这里面看出去风景肯定棒棒。



之前说到过模型精细,嗯,这张是一个模型的内部,并不是什么很大的建筑。


精细这一点也可以参考下面这两张。



作品名称应该是:楔入城市的溪谷:一个吴山般的建筑。


作品:折子戏台:《夜宴图》的建筑学物化。

看到这个就给跪了...设计说明里面结合了古文的。实物很大,不只四个面,这只是其中一面。



这个完整的设计时一座岛,不过我没有拍其他部分。




我觉得这组挺胆大的哈哈哈,注意第一幅图里的title。

不过设计者你确定美墨边境要那么现代化?

还有好多也是很有想象力的。


“区划与异托邦”

还有城市避难所,名字大概是the shell of the shelter,似乎没拍。还有戒毒中心...



这个应该是设计系的了!



化学元素拟人,很可爱~



这一列有四幅作品,只拍了一份。不是很能get设计的点,但四个作品应该都和电影有关。


技术宅,文字密信告白。



没有拍海报的大图,勉强看看右下角吧!



那一间房间都是很视觉的东西,有些手绘作品(拍了视频),这两面搭成90度的墙在其中还是很显眼的,虽然我又忘了作品内容是什么...



靠在墙上的小姐姐应该就是设计师本人。

我一进门就看到这两排试管了,大声说“哇,看起来好健康呀”,然后小姐姐就说“当然健康啦,都是新鲜榨出来的蔬菜啊”。

但似乎并不能吃。

这个作品隔壁是能吃的豆腐...做法和传统的豆腐不一样,口感也不一样。据说这种豆腐本身都可以成为一道菜,“不一定要和皮蛋啊酱油啊什么的搭在一起”。


摄影系的很多很棒棒,不只平面摄影,还有一些是结合了信息技术的。

我拍下的照片不多,有一个视频,不过没发上传在这篇里。


这套作品有两幅照片,第二幅裸的部分比较微妙,就没拍。



这一面墙上有好多幅放大了的人体作品,有几张挺裸露的,都是同一个人。

仔细看了看墙上贴着的身份证,是男孩子。



这个也是摄影系展厅的。箱子上面的摄像头会拍到看展的人,不过是左右倒着的。画面左边的那幅作品是挂在墙上的,但是我和我朋友脸旁边悬挂着的那东西并不是在后面的墙上的,我没搞懂那个东西是怎么出来的...


摄影那个展厅还是很好玩的。

有个人的作品名字大意是“十张关于我生活中的我”,但展出的作品只有三幅。我和我朋友吐槽说数量不符,她哈哈哈笑了,说设计说明最后写着“其实并没有十份作品,但我猜也没人在意”。这个人的作品化用了达利(我没看出)、杜尚(泉),还有一个日本艺术家(没记住)的创作,作品是用电脑处理的,照片从下至上被“剥离”,变成马赛克块掉下来,然后就成了新的作品。每一次电脑显示器上的图都是不一样的,起码和他打印出的静态作品不同。




两张车车。我没什么兴趣,而且一点也不懂,就不多说了。




植物与艺术。




Section Two: China Academy of Art (CAA)象山校区


这是我第二次去美院象山校区了,不过还是被他们的校园美哭啊!很是羡慕!


杭州绿化程度很高,国美里面也是。更有特点的是那些趴满了植物的墙。



某幢楼的楼梯拐弯处。刚转到这里时觉得所有的光都是绿色的!



教学楼中间。我拍照的地方是二楼。


同一幢楼。这里是可以走出去的。有一个榫卯结构的大大大模型,沿着楼还有佛像,可能这幢楼也是雕刻系的教学楼吧哈哈哈。


请表扬一下这张的光影。



这张也是从二楼看出去的。这些瓦是伸手就可以摸到的。



(有我!)

这三张是在同一幢楼,图二是一进门看到的中庭。一幢任性打洞的房子。

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包豪斯展馆(很有可能记错了)。


这个可能是前面三张是同一幢楼。记不清了...这张是某幢楼上楼梯穿过几个门以后,向左走再看到的。



哇,看自己拍的照片,总结出来就是,美院的中庭很绿很精彩!建筑外壳也精彩!



好几幢楼都是这样倾斜着的,十分有设计感!


不过我在美院的同学对我的赞扬嗤之以鼻,她可谓是怨念满满:第一天来上课的时候,以为提早十分钟到总该来得及,结果,找了半小时都没找到教室在哪!

确实,斜着的设计很难找教室...毕竟身处几楼都是一件需要辨别一会儿的事...



檐的剪影。这真的是没有用古建筑的大学校园。



一条河贯穿了校园;)说是贯穿可能不恰当,反正整体设计和河有关。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作品。



在美院的第一天,屡次忘记买水。我在动车上就开始渴了,到下午四五点还是没有喝到水...当时正好路过这几口“井”,朋友开玩笑说让我在此处解决:)



这面超~大的建筑外墙很适合凹造型= =最后急着去赶车时听到别人说墙上是有字母的,不过我没认出所有字母。字母是酒瓶叠出来的,我站在M下面。




Summary


从杭州回家时发了朋友圈,挑了9张照片,3张是校园,6张是展品。前前后后那么几天,也就只有32个赞。

越来越觉得没有必要发票圈,因为大部分人并不在乎我发了什么,尤其是这些偏离生活的、靠近艺术的。原本想说“艺术在美中诞生”,又觉得会被觉得太做作,就没说这些。

发在票圈的话是“希望现在做设计的人能一直一直坚持下去,希望毕设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完美开端”。

在看展的时候就不住地想,能做出这样的东西,能有这样的创意,真好。

现在社交媒体上经常爆出眼光差、要求多的甲方,搞设计的似乎总是有很无奈的时候。另一个现状是,如果不是功成名就,做艺术的很难出头。

总希望他们能坚持下去。觉得这个世界多一下创意多一些美会变得更好。


世界上的一部分人不在乎,而另一些人会很珍惜。










评论(8)
热度(16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歆梓 / Powered by LOFTER